學習次第
《普賢密意總集-善菩提道》四轉心
法王崗頂祖古仁波切 教授
嗡唆帝!
此為梵語,為 ”願吉祥善妙”之意,為撰著此加行儀軌者,即二世敦珠法王,希望能於撰寫之過程順利,並內容無誤的利益實修的弟子,願一切無所阻礙,吉祥如意!
無餘皈處總集性 大恩上師禮敬已
造此普賢意總集 前行課誦易修軌
此意為作者二世敦珠法王為起始撰寫此書,先對上師頂禮,並立下誓言。
頂禮的方式,根據弟子根器可分為:
- 上等者:以見地頂禮
- 中等者:以實修頂禮
- 下等者:以身語意恭敬頂禮
依據實修大圓滿法的弟子根器而言,精進者可於今生證得佛果,中等者于中陰法身獲得解脫,而末等者投往清淨刹土獲得慰藉。上根者需依前行及正行次第實修,此加行為上根者所實修之前行。
前行實修法之三要點:身、語、意分述於下:
1、於悅意墊上,身節要點端處而坐:坐墊舒適即可,依個人習慣可雙跏趺,或單跏趺坐。身不太鬆不太緊,挺直而端坐,身直則脈直,脈直則氣順,氣順則明點直通無礙,本智覺性才能因此顯現。
2、心松坦:心平靜、寬坦、放輕鬆,不思維過去現在和未來,如此心境才適合實修。
3、三吐濁氣:此為語之要點,中脈是本智之脈,是一切脈的根本,左邊是血脈,右邊是精脈,如水管中空。三脈於臍下四指之處交會。
- 身要點詳述
毗盧遮那七支坐:
為大日如來所傳下的坐姿,其要點有:
1、脊背挺直,如堆疊之錢幣;
2、雙肩平伸如鷹展翅,雙手自然下垂;
3、雙足金剛跏趺坐最好;
4、頸脖微微彎曲 (或下巴微收);
5、眼睛平視鼻尖前方;
6、舌抵上顎;
7、雙手結禪定印。
- 語要點詳述
三吐濁氣方式:
1、身七支跏趺坐,雙手結金剛拳 (大拇指壓無名指之指根處 合拳) 放置於鼠蹊部,手臂伸直,觀想三脈於身中直立。(無名指之脈為業氣、煩惱氣之脈,因此以拇指壓制握拳。)
2、右手食指壓住左鼻孔,由右鼻孔吸氣,觀想氣繞過右脈吸入丹田位置後,再由右手壓住右鼻孔,由左鼻孔呼出,此時觀想所呼出的氣外形為煙狀,顏色為灰白色,性質為嗔怒。
3、左手食指壓住右鼻孔,由左鼻孔吸氣,觀想氣繞過左脈吸入丹田位置後,再由左手壓住左鼻孔,由右鼻孔呼出,同時觀想所呼出的氣外形為煙狀,顏色為暗紅色,性質為貪執。
4、左右鼻孔同時吸滿氣滯丹田後,再同時呼出氣時,將放置於鼠蹊部的雙手緩緩移置於膝處,並用力呼出滯於丹田的濁氣,握拳的雙手于氣呼出時,同時十指于膝處張開。此時觀想所呼出的氣外形為煙狀,顏色為灰黑色,性質為愚癡。
依照此呼吸順序作完一遍即是三吐濁氣,如連續三次即是所謂的九吐濁氣。除修五加行外,平時的任何實修,如生起次第、圓滿次第時,若有昏沉調舉、妄想紛飛時,也可以藉由三吐濁氣幫助提起正念。
吸氣時可以不做觀想,如欲觀想,可以觀所吸入之氣,為諸佛菩薩所加持之本智之氣。
- 意要點詳述
祈請上師安住頂門:
觀想外相為根本上師,其本質為蓮花生大士,並瞭知上師之斷證功德與佛無二無別,於彩虹圍繞中安住,如此觀想後,以虔誠恭敬之心念誦祈請文。念誦時所具之恭敬心越強,所得加持力也越大。如蓮師所言:「具足信心者,蓮師住其前」。經常憶念上師之身語意功德,是培養對上師信心最好的方法,能令信心自然增長。
念誦:
具德根本上師如意寶 祈請安住我頂蓮月座
並以大恩隨許攝受已 賜予身語意之諸成就 (念誦三遍)
繼之以恭敬虔誠之心祈請上師加持、攝受:
一切三時如來之體性上師您證知我
祈請加持我相續令成熟解脫
祈請加持相續中升起殊勝甚深道之證悟
並祈請加持於此生中修持光明大圓滿勝道至究竟。
以恭敬虔誠之心念完祈請文之後,觀想上師化為五彩光點,從頂門梵穴融入自己內心,上師的心與自己的心合而為一,在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三時妄想當中安住片刻。
信心的類型:
1、虔誠的信心:例如進入寺廟大殿禮佛,內心獲得清淨,雜念不生。
2、欲樂的信心:例如見到上師,渴望獲得的法教並證悟功德。
3、深信的信心:瞭解真實義之後所產生的信心,內心真實相信諸佛及上師身語意的功德,因此對三寶深信不疑。
其中深信的信心最為重要,由於內心已如實瞭解,因此信心不會改變。前二種信心則容易衰損,不易持久。
共通前行:
– 四轉念
以恭敬虔誠之心祈請上師加持、攝受後,開始進入加行的共通前行-四轉念:四種從輪迴貪著當中回心轉念的方法;從六道輪迴的苦海中,轉念趣往解脫、去向涅盤。
有謂:貪著今生非修行;貪著輪迴不出離。輾轉沈淪輪迴的世間,如同乘坐一輛破舊的車子,而司機又是個酒鬼,將導致險象環生,要脫離此險境,需先換掉酒醉的司機,此方法如同輪迴的世人改變心念,讓貪執於輪迴世間的心,轉向趣入解脫及涅盤。而改變心念的方法有四種,即為四轉念。
首先為暇滿人身難得:
此等暇滿人生極難得 任誰擁有能成究竟義
倘若此生虛度未善修 更待何時再得正暇滿
「暇滿」指的是十八種暇滿:*八種閒暇以及*十種圓滿。「暇」指的是有閒暇的意思,遠離了八種無閒暇,才可謂有閒暇;「圓滿」指的是五自圓滿,以及五他圓滿,擁有自他各五個圓滿,如此擁有十八種暇滿,才是暇滿人身的寶藏。
或許我們覺得滿街的人山人海,如螞蟻一般,這個暇滿難得的人身並不稀奇,其實並不然,我們所看到的這一切人身並不是暇滿難得的人身寶藏,他們是單純的人身、是俗氣的、平凡的。所謂的暇滿的人身寶藏,指的是五根具足、有機緣聽聞佛法,並能產生信心、有能力實修,如此才堪稱暇滿人身,否則只是庸庸碌碌的人身而已。
二、壽命無常:
三有無常幻滅如秋雲 眾生生死猶如觀戲舞
士夫生命速逝如閃電 有如高山瀑水迅奔流
三有輪迴的無常,如變化莫測的雲,而眾生生死輪替,如同舞臺戲劇的幻變,壽命短暫無常,如閃電及奔流的瀑水,因此,應以觀此無常及短暫的人生,生起珍惜暇滿人身的意念,並積極行持正法善道。
大限若至國王亦須死 受用親友眷屬不可隨
士夫爾等無論何處去 業亦相隨猶如影隨形
六道眾生,有出生必有死亡,當死亡一旦來臨,即使尊貴如國王,亦無能倖免,此時無論投生何處,除所造之善惡業如影隨行之外,所有受用的器物、眷屬、親友無一能相伴。此為本師釋迦牟尼佛,於成道之後,帶領眷屬、弟子拜見父親,並向父親所說的教法。
三、業力因果
愛有無明造作自投生 人道天道以及三惡道
眾生無覺趨入五道中 猶如陶匠轉動水車輪
死亡之後由於十二因緣產生了愛取捨,因而趨入輪迴,因善業之故,投生於三善道,因惡業之故,投生於三惡道,輾轉輪迴不停,無法跳脫輪迴獲得解脫,如同陶工轉動輪盤,無有歇息。
四、輪回過患
三有獄中老病眾苦炙 此中不死極熾無依怙
有中所生眾生卻恒迷 如墮瓶中蜂兒轉不停
三界眾生如於牢獄之中,雖感受生老病死,以及種種世間的苦痛,但因無明業力關係,無法察覺自身深陷輪迴,無法產生出離心,因此無法脫離痛苦,如瓶中的蜜蜂忽上忽下,反覆輪轉卻無法自瓶中出離。此如眾生無法瞭解輪迴過患,因投生六道,無法尋獲解脫之道。
於念誦此四轉念時,應配合思維,如已經熟悉這些詞句,亦可作于心中時常意念。要斷除對輪迴的執著,以及產生出離心,都需要透過此四種轉念。如對輪迴已斷除執著,並產生出離心,此實修者必定能得解脫。如無法對輪迴斷除貪執,無法生起出離心,則所實修之法無法產生威力,即使實修甚深教法,也無法獲得成就。
– 四無量心
在念誦及思維四轉念,對於斷除輪迴的執著,以及產生出離心獲得方法之後,繼之的共通前行為四無量心:
遍空眾生皆為己父母 雖欲得樂但唯造苦因
沈溺無解輪回極堪憐 願諸眾生得樂離諸苦
並證聖者安樂住等舍 故願深道修持至究竟
遍滿虛空的眾生,無論是蟲蟻鳥獸無一不渴求獲得安樂,脫離痛苦,但因不知斷除煩惱的正確方法,因此沉溺於痛苦的輪迴當中無法自拔。了解有情的困境,自然而然生起悲憫之心,所以依靠無量的悲心,引導無量眾生脫離無盡的痛苦。依此願所有眾生皆脫離苦及苦因,並獲得安樂及安樂之因。
四無量心所指是:
心量等如虛空,因此生起的慈心、悲心、歡喜心、平等捨心亦無際無邊 。
虛空無邊,而虛空所覆蓋之處皆充滿著有情,所以有情也是無邊。當自心緣取無邊有情,心的行相也成為無邊。了解虛空無邊、有情無盡,所以心的所緣行相才能成為無量,以這樣的方式思維四無量。
修持四無量心的方法:
對初學者而言,對廣如虛空無邊無際的眾生及悲心作觀修時,若無法清楚掌握關鍵,很容易落於無記當中,若所緣為無記,所獲得的也將是無記,因此再多、再久的觀修都無法獲得果位。
所以應先以個別眾生為練習對象,例如:以周圍特別弱小受苦的動物、人作為觀修,之後再延續到自己的家人、親朋好友,再逐漸擴大到更廣的範圍。
修持四無量心的道次第有兩種:
第一個是先修慈心無量,然後悲心無量,然後修持歡喜無量,再修持平等捨無量。另外一個道次第是:先修平等捨心無量,再修歡喜無量,再修持悲心無量,再修持慈心無量。
普賢密意總集之前行,是以修持慈心無量為起始。
(以下為崗頂上師於”心性休息論”中,對四無量心的開示,在此提供作為補充)
如何思維慈心無量?
如同母雞孵蛋一樣,以這樣的方式學習慈心無量,因為一旦母雞下了蛋之後,母雞唯恐蛋會破損,或者是小雞夭折,因此非常溫柔地孵蛋。因此所學習的慈心就需像母雞孵蛋一樣慈藹。
悲心無量的思維:
悲心如斷臂的母親,眼睜睜的看著獨子被水沖走一般。這是什麼心境呢?母親對於自己獨子落水,並且被水沖走感到無能為力,因為她沒有手,可是她依然用盡各式各樣的辦法想要拯救自己的獨子,要以這樣的方式學習悲心。
歡喜心無量的思維:歡喜心如駱駝的愛子失而復得一般。據說駱駝跟其他動物不一樣,它的小駱駝一旦迷失了,而再次尋回的時候,母駱駝會比其他的動物更加的歡喜。以這樣的方式學習歡喜的心。
平等捨心的思維:如同仙人對待賓客一般。仙人對待賓客是什麼樣的態度呢?無論是達官貴人或者是市井小民,都是一視同仁的平等對待,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平等的捨心。
寂靜涅盤的思維:
若只是以這樣的方式學習平等的捨心還是不夠的,因為有可能落入三有的邊,是一種過失,因為這是一種常執的心,因此這個時候除了要有四無量心之外,還必須要有寂靜涅盤的思維。
寂靜涅盤的思維指的是,以四無量心利益一切有情之外,更必須要追求為利益一切有情,將六道有情從輪迴當中救度,令成就無上佛果的心。因此除了緣取有情,還必須要緣取寂靜涅盤,由於我們所學為大乘的道,大乘的道不落入二邊,不落三有的一邊,也不落寂靜涅盤的一邊,若落入三有的一邊,即就成為世間道,非究竟解脫之道。
由於是大乘道的緣故,除了緣取三有的有情,還必須要緣取寂靜的涅盤,但是不落入任何一邊。以這樣的方式不落入有寂的二邊,否則即會成為歧途,偏離大乘正道。
【註解】
*「十圓滿」
十圓滿分為兩類:
一、五種自己必須具備的圓滿,稱為「五自圓滿」:
1. 投生人道
2. 生於佛法興盛的地方
3. 諸根俱足
4. 未犯五無間罪
5. 對佛、法、僧三寶有真實信心
二、五種他人給予自己的圓滿,稱為「五他圓滿」:
1. 值佛出世
2. 佛轉法輪
3. 佛法住世
4. 自入聖教
5. 師已攝受
*「八種閒暇」
即遠離八無暇,八無暇 (八種無法修持佛法的環境) 為:地獄、餓鬼、畜生、長壽天、邊地、邪見、瘖啞愚癡、不逢佛出世。
*「四轉念」
1. 暇滿難得
2. 人生無常
3. 深信業果
4. 輪迴過患